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农历的干支历法,用来标识季节变化的24个节令。它们不仅是农业的重要指南,也被国际气象界称为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”。跟着我一起了解这些节气吧,感受自然的节奏与智慧。
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包含六个节气,共24个节气。每个节气持续15天,其中又分为三个候,每候5天。
立春:2月4日或5日,标志着春天的开始,万象更新。
雨水:2月19日或20日,春回大地,冰消雪尽,春雨渐降。
惊蛰:3月5日或6日,春雷惊动,万物复苏。
春分:3月20日或21日,春季平分,昼夜各半。
清明:4月4日或5日,天气渐暖,草木萌动。
谷雨:4月20日或21日,温升雨多,雨生百谷。
立夏:5月5日或6日,夏天开始,万物旺盛。
小满:5月21日或22日,子粒饱满,尚未成熟。
芒种:6月5日或6日,芒麦收获,晚谷播种。
夏至:6月21日或22日,炎夏将至,昼长夜短。
小暑:7月7日或8日,开始炎热,尚未炎热。
大暑:7月23日或24日,光照强,多赤日炎炎。
立秋:8月7日或8日,秋天开始,草木结实。
处暑:8月23日或24日,暑天终止,气温渐降。
白露:9月7日或8日,水气结霜,天气渐凉。
秋分:9月23日或24日,秋季平分,昼夜各半。
寒露:10月8日或9日,白露变寒,天气变冷。
霜降:10月23日或24日,露积为霜,谷物枯萎。
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,所以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,上半年在6日、21日,下半年在8日、23日,前后不差1~2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