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代,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都蕴含着他们对天时、地利和人事的深刻理解,帮助后人过好每一个当下。从汉代起,古人给每个时辰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,像夜半、鸡鸣、平旦……读起来特别有韵味,接下来,我们就来看看这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吧。
子时(23:00-01:00):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,是天地阴阳交汇之际。
丑时(01:00-03:00):鸡鸣,又名荒鸡,属深夜时段,人们多处于深度睡眠中。
寅时(03:00-05:00):平旦,又称黎明,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,气温最低。
卯时(05:00-07:00):日出,又名破晓、旭日,太阳初升的时间。
辰时(07:00-09:00):食时,又名早食,古人用早餐的时段。
巳时(09:00-11:00):隅中,临近中午,阳光渐强,适合户外活动。
午时(11:00-13:00):日中,又名日正,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时刻。
未时(13:00-15:00):日昳,太阳偏西,人们多用于休息。
申时(15:00-17:00):哺时,下午工作高峰期,精神活跃。
酉时(17:00-19:00):日入,又名日落,太阳落山时分。
戌时(19:00-21:00):黄昏,天将黑未黑,家庭休闲时间。
亥时(21:00-23:00):人定,夜色已深,人们准备入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