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,根据实际需要,将运输、储存、采购、装卸搬运、包装、流通加工、配送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。
因此,物流实则是一项复杂繁琐且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工作,但它却是为国家带来了经济的发展,社会的稳定,人民的幸福,更简捷了人们的生活方式。56物流节,旨在肯定物流人为国家,社会,人民带来的价值。他们处在社会最底层,默默地付出,365天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
承德载物,如川之流。因此,在每年的5月6日,定为物流节,以此来感谢物流人为社会所做的奉献,正是他们带动着国家物流业的繁荣昌盛,完成着造福百姓的使命。同时也感谢所有辛勤为这个社会而默默奉献的劳动人。
1、感谢物流人为社会所做的奉献,肯定他们的价值,并正式创建物流自己的节日来犒劳他们的辛勤付出。
2、感谢所有辛勤为这个社会而默默奉献的劳动者,因为有他们的付出,才会有今天美好的生活。
在高速信息传达的今天,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物流,所谓:“无物流无生存”。我想你也受益于他们,所以在这个特别的5月6日,一年一次的物流节,请不要冷漠,不要吝啬,不要拒绝,给他们哪怕是一个微笑,一个问候,温暖整个一线的物流人,这一天真诚希望您跟他们说一声:您辛苦了!
我国的现代物流萌芽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。在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,仍然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,现代物流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“萌芽”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之后,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领域,其“现代化”被提到议事日程上,这就形成了对现代物流的初期需求。
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,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“改革开放”国策之后,我国开始进入学习和引进现代物流阶段。这给现代物流进入我国奠定了基础,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,容纳了现代物流这种管理模式。并在国内进行现代物流探索和初期实践领域,取得了经验和教训,理论界和政府推进营造了现代物流的舆论,物流及物流有关专业设置,确立了物流学科,造就了一批物流人才。
20世纪90年代,我国现代物流起步阶段。起步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收获,是对现代物流的探索出现两个重要的特点:多领域的探索和从理念向实际运行与操作的转化。
21世纪初,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阶段。主要标志是大规模、普遍现代物流的建设,在全国迅速普及。如:物流政策环境的建设、物流规划工作、物流平台建设、全社会开始重视物流等等。
到2015年,物流业是融合运输、仓储、货代、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,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、战略性产业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,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、转变发展方式、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。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,根据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、《服务业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》等,制定本规划。规划期为2014—2020年。